临近开学,只字未动的寒假作业,有的人能用一个通宵来搞定;每学期让人窒息的期末考试,对于很多临时抱佛脚的人来说,也还记忆犹新。
早晨被闹钟叫醒的我们,看着七点五十的时间,便心满意足地奖励自己再躺十分钟,结果下一次睁眼醒过来就已经是九点。
由此,网络上出现了一句很流行的话:DDL才是第一生产力。
什么是DDL?
DDL是deadline的英文缩写,取该英语单词主要发音的辅音字母而得名。
DDL是一个在大学里非常流行的词汇,一个让大学生望而生畏的名词。就是截止日期的意思,尤指大学里,各种待完成的任务。DDL又名死亡之线,常现于众学士之眼。其是一种压力,也是动力,另指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每一个看似平凡的晚上,可能都有一个人在和DDL做最后的抗争。这些“孤单”的日子,也正是因为有了DDL的陪伴,而变得“丰富多彩”。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生活被各种各样的DDL环绕:它总喜欢扎着堆来,汹涌而至;也总是从天而降,毫不讲理。拖延,让事情变得棘手起来……
很多人都曾懊悔过,本该用一周、一个月轻松完成的任务,总会因为自己的拖延症,被硬生生地压缩到用一个通宵、一个下午来完成。
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这都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伤害。
我们为什么会被拖延症所困扰呢?拖延症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虚假自体”的问题
一个最容易理解的情况就是,不喜欢。很多人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学着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还期待自己能够兴致盎然,主动积极的去做,但实际上又很难,然后就责怪自己“不自律”,这未免也太苛刻了。
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本来就是很需要意志力去“逼”自己的,更不幸的是,一般这些人还不知道自己做这些的意义是什么,也就是:我根本不知道,我为什么每天要强迫着自己,去做这些不知道有什么意义的事。
这样的人只是做着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该做”和“想做”是全然不同的,而这些人中的许多,可能并不知道什么叫“想做”或者他们喜欢什么,想做什么的,也自然是没有主动性的。
专注力的问题
有一些人的拖延,是卡在了做某件事情的过程中。这些人通常也有极为苛刻的父母,从小在他们学习,练琴,写作业的过程中,就会在旁边说他们,“这么简单你都不会”“你真是太笨了”“你要这样下去就完了”这类性质的话。这造成,第一,孩子很紧张,根本办法投入到事情当中;第二,孩子内化了这些不停评判的声音。
他们的大脑就像是一台中了病毒的机器,一边运行一边卡顿,正在运行的程序被严重拖慢,结果就是他们总是拖延交出工作结果。而且,因为做事情的过程就意味着又要面临头脑中那些批评的声音,卡顿的过程也很痛苦,又反过来致使他们更容易拖延去开始工作。
没办法拒绝,攻击
《圆桌派》里窦文涛他们调侃梁文道总是拖延交稿,也指出梁文道的问题是不懂拒绝别人,谁找他都答应,以至于接下来的工作实在太多了,真的做不完,造成了拖欠。其实梁文道的情况并不算是拖延的问题,他不是拖着不做,也不是不想做,是一直在做但是做不完。
拖延也可能是一种被动攻击。总是被要求,又反抗不过父母的孩子,最容易用拖延来反抗和被动攻击。我们可以接触到有一些人是你越催他,越要求他,他越慢,越做不好,很可能就是他在用这种方式来抵抗侵入性的外部环境。父母越侵入,反抗。
时间感的问题
在生命的最早期,婴儿是散落的,未整合的状态,是没有时间感的。时间感,空间感,躯体,精神,本能等都是在我们被养育的过程中逐渐被整合在一起,我们逐渐整合成一个统整的人。这个前提是有一个足够好的母亲,给婴儿提供了足够好的养育环境,让婴儿能够去整合,去达成这些发展成就——是的,虽然诸如时间观念这样的能力,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自然的东西,但其实这些是一些发展成就,并不是每个人在生命的早期都足够幸运,可以达成这些发展成就。
在时间感上有问题的人,日常生活是混乱的,失序的。他们可能很努力的挣扎于把生活变得有序,很难像时间感好的人一样,较为轻松的让生活有条不紊的运转。他们在一个失序的,失控的,失功能的状态里,比如当他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忘记等会儿还有其它的事情。
我们如何能摆脱拖延症的困扰呢?
有人认为拖延症就是懒。实际上,拖延症成因复杂,并不是一个“懒”字就能概括的,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多管齐下。
一、要事为先。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我们需要分清轻重缓急。这就运用到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四象限法则”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理论。按照该法则,我们可以把纷繁复杂的事务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衡量,将事务分为四个象限:重要又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然后优先做重要又紧急的事。
二、我们要学会把任务进行拆解。拖延症的成因之一是面对困难任务而产生的畏惧心理。因此,当你觉得一项任务过于庞杂、繁重的时候,要学会化整为零,降低分任务的难度,各个击破,最终也就完成了整体任务。比如计划一年读50本书,我们可以把任务细化为每天读多少页。也可以利用手机里的App帮助我们分割任务,并通过打卡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成长。当一个一个相对简单的小任务被我们拿下的时候,内心的成就感就会促使我们继续前进,不断夺取更大的胜利。
三、面对一项任务,我们除了要进行数量拆解,还要学会细节拆解。所谓细节拆解,就是将笼统抽象的任务具体化。研究发现,当我们在思考完成任务的细节时,我们更容易和任务产生联结,进而促使我们完成任务。比如,健身是很多人挂在嘴边却经常拖延的事情。究其原因,健身这个目标太过笼统,缺少可操作性。我们需要将健身这个目标任务细化为具体的可以实施的目标事件。比如,每天跑步2000米或者隔天游泳500米等。显然,比起健身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四、我们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专注力。现代社会,专注力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我们的注意力已经被各种“短平快”的东西吸引,这对我们持久专注地完成任务影响很大。原本认真投入1小时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却因为缺少专注力而耗费了几倍的时间。所以,在完成既定任务的过程中,我们要尽量远离干扰源,比如把手机调成静音,关闭消息弹窗推送,不与他人聊天等。
但是,编者认为,DDL本身也带给我们成长:它教会我们灵活调适自己,与情绪和平相处;它督促我们做好时间管理,明晰轻重缓急;它提醒我们关注点滴积累,去追逐重要但不紧急的热爱。没有DDL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它波澜不惊却也缺乏生机。DDL随机掉落,水面由近及远泛起涟漪,我们的目光也随之推向更远的远方。
新的一年,祝大家都能如愿达成自己的规划,遇见更好的自己。
文章编写:张云凤
责任编辑:蔡 政
主创编审:周 萌
心理话 | 当情人节遇到心理学:心理学大师教你说情话,句句入心!
大众心理学 | 进来瞧瞧心理咨询师才看得懂的段子!
优创公布 | 中日老龄产业线上洽谈会第二天,交流更深入,合作前景更美好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大众心理学|致那些以DDL为生产力的人们】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w.xhstdz.com/xwnews/102.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移动站 http://www.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